不能为娱乐而娱乐,湖南卫视这档科技节目如何在暑期档中突围?

       去年暑期,由湖南卫视、唯众传媒联合出品、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特别支持的原创顶尖科技秀《我是未来》开播后高开高走,将对于老百姓来说冷冰冰的、高高在上的科技变成一场场有颜、有趣、有温度的的科技秀,在暑期掀起一股科技热。

  在广电总局大力倡导自主创新,扶持文化、科技类节目的背景下,《我是未来》先后进入广电总局2017年第三季度创新创优节目和2017年度创新创优节目名单,连续获得表彰和刊文点赞。

  时隔一年,《我是未来》第二季如约而至,7月26日起每周四22:00在湖南卫视播出。这一次,《我是未来》第二季旗帜鲜明地扛起青少年科普的大旗,作为2018暑期唯一一档青少年科普高能科技秀,势必成为这个暑期荧屏上一抹亮眼的色彩。而这一定位,正是湖南卫视在卫视频道中去泛娱乐化的率先垂范,也是体现湖南卫视强化主流媒体社会教育功能、倡导主流价值观的力作。

  正视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

  旗帜鲜明地树立“青少年科普高能科技秀”定位

  今天播出的《我是未来》第二季首期节目中,第一季的“未来号”太空飞船终于落到了地球上,成为了一座未来科技馆,而第一季收纳的12个高科技项目成为未来科技馆的第一批馆藏。未来科技馆奇妙夜的故事就此展开:

  每到礼拜四的晚上10点,未来科技馆异常热闹,里面的馆藏科技开始狂欢,因为即将迎来每周一次的纳新仪式。而科技馆的门外,每周都会有三个项目蠢蠢欲动,跃跃欲试,而最终只有一个能够被收纳进馆藏。

  第一季未来体验官之一的李锐,在第二季节目中升格为“未来科技馆”的馆长,带着两位管理员,一位是对科技有点懵懂又有些质疑的、充满好奇、又很皮的池子,另一位管理员是小哥哥型的熊梓淇,他虽然是科技小白,但对科技非常向往。在观众席当中坐着一群“未来少年团”,芒果新生班成员刘承林是“未来少年团”的团长。

  “如果说去年的第一季节目像一个大型演唱会,那这一季更像一个歌友会。”《我是未来》联合出品方、唯众传媒创始人杨晖告诉“广电独家”,“在舞美设计上,这一季也做得更加接地气,小朋友们就坐在舞台的台口,和科技无缝连接,零距离。”

  而第二季《我是未来》对青少年的重视绝不仅仅体现于此,如果说第一季还是面向全人群,这一季已经旗帜鲜明地定位为青少年科普高能科技秀,青少年成为节目绝对的核心人群,甚至是为“00后”专属定制的,这在目前的卫视频道的大综艺尚属首档。

  “可能大家没怎么特别有意识地思考过,在暑期能够专门针对孩子带来哪些真正好看的、正能量节目。第二季节目的青少年科普节目定位是频道、制作方自觉的选择,直接在创意上朝着一个为青少年专属定制的科普节目而设计,希望成为这个暑假家长们最希望青少年收看的一档节目,这一季的主张十分鲜明。”

  科普教育是青少年的必修课。杨晖认为,如果能够用电视,把科技变成一个有趣的灵魂,没有人会不接受。“我们对节目的收视充满期待,因为暑假确实是孩子们亲近电视的一个很密集的时间,希望能够抓住这个时间点,给青少年的暑假带来正能量传播,成为这个夏天最受家庭和青少年欢迎的一档节目。”

  “我们希望把科技赋能人类的这种未来观带给青少年,让他们能够充分地领略充满科技和乐趣的未来世界,助推他们心中的科技梦,从小激发他们的科创兴趣,让他们对生活和对未来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立体。”她强调。

  “4个标准”严把科技遴选

  用“亲民性”破解科技综艺创新难题

  《我是未来》第一季突破了传统综艺节目的选题瓶颈,第二季则破解了科技节目创新和升级的难题。杨晖用三个字概括了第二季的创新方向——“更亲民”。

  对项目的遴选是科技节目的核心。杨晖告诉“广电独家”,《我是未来》对科技项目的遴选一如既往地坚持严格的标准,除了要足够顶尖,能够代表中国骄傲,还需要符合四个条件:一是真实性,二是未来感,三是体验感,四是生活向。而第三和第四条就是“更亲民”的直接反映。

  “真实性是第一位的,其次因为节目叫《我是未来》,所以顾名思义一定要具备未来感。在此基础上,这一季的科技项目会更接地气,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触手可及。节目中呈现的科技,将来定会普及应用,为我们的生活打开另外一扇窗。”杨晖说道。

  例如首期节目中,平安科技带来了平安微表情项目,这是一项在国际权威评测OMG微表情竞赛中斩获世界第一的高科技项目,它可以识别人类54种复杂微表情,拥有五分之一秒内便可抓取微表情变化的惊人速度,目前主要应用于金融领域,可以防金融诈骗等。

  这项拥有“读心术”的AI,可以通过被测试者的细微表情,判断其是否在说谎,由此为银行要不要贷款给被测试者提出靠谱的建议,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节目中足球小子挑战小安机器人的“点球大战”看点十足,令人忍俊不禁。

  又譬如可以帮助视障人士出行的天使眼镜,是全球首款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辅助视障人士出行的智能眼镜,曾获得2017年CES(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亚洲创新大奖。它不仅可以辨别文字、色彩、图形,甚至可以辨认人民币,解决了视障人士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节目中,身高1米95,18岁失明的汪斌作为科技鉴定官现场出题,要求实习管理员刘承林蒙眼戴着天使眼镜体验户外盲行,完成一个神秘任务:从演播厅出发去到指定的花店。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天使眼镜的多重功能帮助他最终完成了挑战,成功到达花店,买了一束康乃馨,回到现场交给不知情的汪斌。

  汪斌在科技馆馆长和管理员们的帮助下,手捧康乃馨,戴着天使眼镜,在无任何外力辅助的情况下,走向观众席中的妈妈,送上鲜花,感恩母爱。科技给视障人士带来了不一样的美好未来,有幸亲眼目睹这一幕的观众无不动容。“无巧不成书”,节目播出时,刚好是他妈妈的生日。

  首期节目中,还出现了一款“遇强则强”的智能材料P4U,在现场大考环节中,连能一箭射穿两层金属板的射箭运动员竟然也射不透用P4U溶液浸泡过的布,让人由衷为P4U的防护力感到惊艳,也开始期待这款智能材料能在军事领域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防护中得到广泛运用。

  据悉,本季节目中,还会出现一款神奇的科技饮料杯,把矿泉水倒进去后,它可以变成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味道,这是一项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最新科技,出自号称“亚洲大学里第一的实验室”。“你可以从饮料杯中喝到咖喱味的牛奶、海南鸡饭味的苏打水等等,但其实就是矿泉水,它可以做很多这样的尝试,也是非常接地气的。”杨晖说。

  挑战科技节目制作之“三难”

  彰显主流媒体之责任与担当

  暑期档向来是电视荧屏的兵家必争之地,湖南卫视的去泛娱乐化之举可谓是主流媒体责任与担当的彰显,而且科技节目难做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杨晖在采访中也多次透露制作团队经历了很多挑战和考验。在她看来,科技节目主要有三个难点:第一,很多科技项目在去实地调研和考察时,会发现没有报道或宣传的那么牛;第二,项目就是真的很牛,但是可能天然不具备可视化的转换能力,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呈现方式,无法让大家感知到它的厉害;第三,科学家不是演员、不是艺人,都很质朴,他们更善于和产品、同行打交道,他们的表达都是理工男话术,为了把他们的个性做出来,小伙伴们“快疯了”。

  不过团队后来发现,用青少年来刺激他们挺好的。杨晖说:“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用孩子特别能调动他们,他们会尽量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来解释科学原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科技节目还有一难,就是难推广。很多人存在偏见和误解,在还没有看这个节目的时候,就觉得科技类节目一定不好看,所以你怎么打破他的成见,让他有机会哪怕看一期,甚至一期里面看几分钟,如果能把他留住,那就是最大的胜利。所以我们也是尽最大努力,把节目做到好看,做到真正的通俗易懂,做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大家觉得这个节目不仅仅是为青少年定制的,还为亿万家庭,为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想法的人。”

  实际上,最艰险的路往往景色越是迷人。导演组虽然觉得科技节目是个“坑”,但是在熬了几个通宵后一大早去台里审片时,听到平台对节目充满期待,小伙伴们便觉得,前面所有的辛苦和艰难,都是值得的。

  “我们不推崇为了娱乐而娱乐,做精神产品就是在消费大家的时间。如果人家愿意把时间交给我们,信任我们,那就要对人家的时间负责。所以,我们的制作一切只为有价值的内容,要做的是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情。”

 

文 | “广电独家”记者 冷成琳